- 校园
- 职场
- 考试
- 专题
“入职乡镇卫生院几个月来,我收获颇多,超乎意料!”近日,安徽第二医学院2025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小黄向母校就业指导老师发来就业反馈。
就在今年上半年,小黄还因顾虑基层条件艰苦而对这个就业机会犹豫不决。为了帮助他正确认识、树立信心,学校通过“辅导员—家长—毕业生”三方沟通机制,组织他和家长去基层医院参观,并向他详细解读“三支一扶”政策,最终促成小黄被宿州市埇桥区基层项目录取。
今年以来,该校7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、就业受阻、升学受挫等特殊问题毕业生全部实现成功就业,帮扶成功率达100%。
这一数据背后,是学校创新推出的“13531”精准帮扶机制——通过“一人一档”动态管理、“三次谈心”心理疏导、“五岗推荐”精准对接、“三次促就业”活动,最终实现“一次签约”的闭环服务,为困难毕业生铺就了一条“零掉队”的就业之路。
据学校统计,自该校针对“慢就业”等学生家庭开展个性化指导以来,近三年累计召开家长会、线上沟通会200余场,家长满意率达99%;针对低收入家庭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、少数民族、残疾、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等重点群体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帮扶,确保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一个不能少、一个不能掉队。
2025届药学专业毕业生小王对学校“三次促就业”的做法点赞。“第一次活动是职业规划讲座,第二次是基层医疗专家分享会,第三次是模拟招聘会。”小王回忆,学校针对“慢就业”群体设计的系列活动,让他的状态从“躺平”到“冲刺”,在第三次模拟招聘中,他因表现优异被某药企签约。
近三年,该校累计为困难毕业生建立个性化档案2000余份,动态更新求职进展、心理状态及帮扶需求,确保服务“不漏一人”。据统计,全校2025年完成521名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审核发放工作,共计发放781500元,显著减轻了学生求职经济负担。
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13531”机制不仅是就业帮扶,更是育人工程的深化,通过精准服务,引导毕业生将个人理想融入“健康安徽”建设。该校基层就业比例从2005年的18%跃升至2025年的70%,1200余名“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”100%履约。(记者 陈婉婉)
①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,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,如中安在线、中安在线教育等。
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,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中安在线(中安教育网)版权所有